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MacBook Pro使用初体验之Mac快捷键汇总(持续更新中)
阅读量:588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9

本文共 135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
      我于近日购置了一台13寸的MacBook Pro高配,打算開始进行iOS开发的学习。Pro的配置情况例如以下:

(1)OS X Yosemite ,版本号10.10.3

(2)Retina显示屏,13英寸

(3)处理器2.9Ghz Intel Core i5

(4)内存 8G  1867MHz   DDR3

(5)图形卡   Intel Iris Graphics 6100 1536MB

(6)512G固态硬盘

       该配置基本能满足iOS的开发硬件要求,售价12000左右,简直就是倾家荡产啊。

Yosemite是直接预装的,打开电脑,简单设置后,直接就能够使用。

作为2015年的新款。最大的特点就是Retina视网膜屏幕,显示极为清晰。

        一開始简单熟悉了桌面下方的Dock栏,能够简单理解为Windows中的任务栏。最重要的是学习了Mac中的快捷键,简单几个例如以下:

(1)command+c:复制

(2)command+v:粘贴

(3)command+m:最小化当前窗体

(4)F1:快捷调暗屏幕

(5)F2:快捷调亮屏幕

(6)F4:快捷显示全部应用程序,能够理解为Windows的開始菜单

(7)F5:调暗键盘背光(感觉是Mac中比較炫的功能。大爱)

(8)F6:调亮键盘背光

(9)F10:静音

(10)F11:调小音量

(11)F12:调大音量

(12)最右上角的是电源键

(13)Shift+Command+C:桌面环境下高速打开Finder.相似于Windows下的Win+E

(14)Command+tab:在多个后台执行的应用程序间切换

(15)command+空格:输入法切换

(16)command+F3:高速显示桌面

(17)fn+F11:同上,高速显示桌面

(18)option+command+esc  :强制退出应用程序。相似Windows下的任务管理器

(19)control+空格键:高速打开Spotlight搜索。

(20)command+Q:高速退出当前程序。

(21)command+shift+G:打开finder的情况下,能够通过绝对路径訪问目录。

(22)command+shift+N:打开finder的情况下,能够高速新建目录。

(23)command+shift+{  }   :切换浏览器标签【我找这个快捷键找的好辛苦。。。

大爱。】

(24)command+w   :高速关闭浏览器的一个标签页。

(25)command+T :浏览器中高速新建一个标签页。

(26)command+L  :浏览器中高速定位到地址栏。

(27)command+M : 最小化当前程序。

(28)control+command+F: 最大化当前窗体(恢复窗体),这个在双屏显示的时候很实用哈。

(29)shift+command+3:  Mac自带快捷键截全屏。图片保存在桌面。

(30)shift+command+4:Mac自带快捷键截屏。图片保存在桌面。

        新款pro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屏幕下方不再显示“MacBook Pro”的logo。最后经过苹果官网的序列号进行验证,是正品国行,型号为MF841 CH/A.一年保修。高清图例如以下:

        開始安静的学iOS了,希望和大家分享很多其它的技术。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ava数据库操作:JDBC的操作
查看>>
35佳以字体为核心的优秀网页设计作品
查看>>
基于OpenCV的形态学开源库 V0.2
查看>>
在ubuntu下安装和配置vsftpd
查看>>
c#中结构体和类的比较
查看>>
Linux磁盘配额
查看>>
JQuery UI的拖拽功能
查看>>
数据驱动销售——个性化推荐引擎
查看>>
C语言标准库函数qsort那点小事
查看>>
HL7 CDA高级培训
查看>>
Android 调用照相机拍照
查看>>
linux的C获取shell执行返回的结果
查看>>
关于spring mybateis 定义resultType="java.util.HashMap"
查看>>
程序员怎么留住健康?
查看>>
(转)C# 把我所积累的类库全部分享给博友(附件已经上传)
查看>>
Silverlight5 无法切换输入法,无法输入中文的原因及解决初探
查看>>
游戏开发基础:方向键的组合,八方向实现
查看>>
黑书-DP-方块消除 ****
查看>>
MySQL 分区
查看>>
我的架构经验系列文章 - 后端架构 - 语言层面
查看>>